印度总理莫迪却召集军方高层开起了小会。
会上,他授予军队“无限开火权”,并宣称要在未来 36 小时内对巴基斯坦采取行动。
印度为何突然如此强硬?
时间回到 4 月 22 日,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了一起游客遇袭事件,26 条鲜活的生命就此消逝。
事件发生后,印度安全部门还未彻底查明凶手,便急不可耐地将黑锅扣到了巴基斯坦头上。
随后,印度一系列强硬措施接连出台,暂停水条约、关闭领空、驱逐外交官,每一招都充满火药味。
让人不禁想起 2020 年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时,印度也是先放狠话,后搞突袭。
如今再次故技重施,难道真的只是为了给遇袭游客讨回公道,还是另有其他盘算?
印度空军派 4 架 “阵风” 战机在边境晃悠,摆出一副随时准备开战的架势。
可巴基斯坦也不是吃素的,手中的歼 - 10CE 战机搭载着射程达 200 公里的霹雳 - 15 导弹,去年与卡塔尔军演时,更是把 “台风” 战机打得毫无还手之力,打出 9 : 0 的惊人战绩。
巴铁还将 ZDK - 03 预警机和红旗 - 9P 防空系统布置得滴水不漏,印军战机刚一起飞就被严密监视。
29 号晚上那出 “阵风” 夜巡的戏码,还没等巴方战机升空就匆忙溜走。
印度如此高调秀武力,却又在关键时刻退缩,这其中的战斗力水分到底有多少?背后又有着怎样的考量?
王毅外长在 4 月 28 日与巴方通话时,明确表示反对任何导致局势升级的行动,这番话几乎是在直接提醒印度要保持克制。
然而莫迪政府却像没听见一样,执意进行军事冒险。
在中印边境西段,解放军早已换装了能打穿装甲车的 20 式步枪,15 式轻坦在海拔 5000 米的高原上照样行动自如,天上还有翼龙无人机 24 小时不间断巡逻。
印度难道不清楚一旦在克什米尔挑起事端,将要面对怎样强大的对手?还是说,他们自认为找到了足以抗衡的底气?
印度国内基建问题不断,边境道路建设四年间就导致 1279 人丧生,军工产业更是连一辆阿琼坦克都能研发三十年。
在这样的情况下,突然要对巴铁发动闪电战,很难不让人怀疑其真实目的。
而美国此时正忙着向印度出售 MQ - 9B 无人机,一副隔岸观火、坐收渔利的姿态。
印度难道忘了 2020 年加勒万河谷冲突时,被解放军用冷兵器打得落荒而逃,最后只能派外长出来认怂的教训?
这场 “36 小时倒计时” 的军事行动,究竟是印度为了明年大选的政治操弄,还是被他人当枪使?南亚局势又将因为印度的这一冒险举动走向何方?